濃情,從圍兜開始

從孩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,母親便把對孩兒的愛,表現衣食住行的生活瑣事上,圍兜,是許多幼兒的第一件衣服,小小的一塊布,兜在孩兒小小的頸項上,兜起孩兒從今開始的成長印記,也兜起母親對孩兒綿延細長的深深愛意。

聽說,陝西人稱圍兜為「圍嘴」或「圍圍」(發音 yuˋyuˋ),河南人叫「涎水帕」(「涎」在北方土話發音 han),或叫「口涎」(發音 ㄏㄚㄌㄚ),膠東稱圍嘴為「月亮」,吳語叫「圍饞」,北京俗稱「孩落兒」。 

傳統以來,中國的家庭,若是有添丁生兒女的事,無論其家庭的貧富與否,也不管是那個生活階層的人,都視為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喜訊,不僅滿月時要備禮或宴客傳達喜訊,而親友亦都準備弄璋弄瓦的禮物回祝道賀,特別是外婆家要為新生兒做成套的衣帽鞋等送去,稱為「頭尾」。其中有些地方的習俗就包含了「圍嘴」這個項目,圍嘴上常常繡有祝福孩兒健康成長、富貴長壽等等帶有吉祥意義的圖案字樣。 

至於肚兜,則是貼掛於胸腹的一種裝飾。根據民間的傳說,肚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女媧氏時代,傳說肚兜是女媧造人之後留給後代的第一件衣服,當然它的實用性在於蔽體,而且我們從小就聽長輩說:「小心肚子著涼了。」所以肚兜也是為了保護肚子而穿的。肚兜的形狀像背心的前襟,大多呈菱形,上面以帶子繫在脖子上,下面兩邊的帶子就繫在腰間,古時候天氣熱的時候,常可看到小朋友只穿一件肚兜在院子玩耍的場景。 

「雲肩」其實在古代是重要的服飾之一。隋代的觀音像即有披雲肩者,在敦煌唐代壁畫中亦見到貴族婦女使用雲肩,因此可知穿著雲肩的習俗應不會晚於隋唐。另有一說,指早在秦漢時期已有雲肩,那時用細絹製作的一種長條圍巾式的披帛,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繡領。隋唐時期人們讚美這種服飾艷麗似彩霞,故又稱為「霞帔」。

基本上,雲肩分「四合如意式」和「柳葉式」兩種,但從中又衍生出各種樣式來。小兒也有類似雲肩的衣飾,以其頸圍之大小因而推定可能為小兒所用。

不管是圍兜、肚兜或是霞帔,幼兒小小的胸前,承載的是女人滿滿的柔情,與身為母親的無私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