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區介紹
母親的花兒
亙古今來織繡文化特展
有史以來女性的工作:包括煮飯、持家、育兒或製織衣物等;不像人們參與戰鬥或建立城邦般的被視為「豐功偉業」,也因此女性的工作一向不被看重,更難在歷史中被記載。再加上織品的保存與維護皆不易,受到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,會造成織品無法彌補的損傷且較難以完整流傳。因此在歴史上和織品有關的論述也相形較少了。
其實,藴藏在織品中的圖案設計及織品技巧有助於增加對某些特定文化,其時代或家庭背景的理解。像臺灣、中國、或東南亞的眾多原住民或少數民族如苗、侗族的女孩,從小即被敎會織品的染、織、刺繡等技巧,她們的作品不僅呈現出活潑生動的豐富色彩,而在這些精湛的技藝下完成的織品,圖騰中蘊涵了許多故事,也具有族群的象徵意義。從「母親手中線,孩兒身上衣」上可以找到這些感人證據。
為親子創想設計衣物時,媽媽利用最拿手最熟悉的技藝,把她對孩子滿心的呵護和期許,寄託在針線上,再經由織、繡、裁製等步驟完成衣服,在童衣物上展現的「力道」令人動容;她所付出的精力與時間有如春蠶吐𢇁般的綿延不斷,不眠不休,那份嘔心瀝血的全神貫注,激發出似「冥想式的願力」,如魔法般將強烈的母愛 「編碼入檔」 於她的作品裡。
+More
童帽、圍兜、童衣、童鞋
以三個月為一檔期,展出二檔期
此次展覽共分四個展區,計二百餘件展品,以三個月為一檔期,展出二檔期。包括童帽、圍兜、童衣、童鞋──是「藍采如私人兒童織物藏品」的一部分,令人惋惜的是這些民間傳統女紅已經少見於現代工業化的社會。
身為已在臺灣成立有四十八年的童裝公司-麗嬰房 藍采如顧問,鼓勵設計師欣賞織品藝術上,由母愛所反映出來的貼心思維與吉祥納福的期望之餘並加以收藏,另以收藏的單品童衣項目(例如上衣或褲子)為依據,融入現代理念,做出完整齊全的搭配,形成「古今對話」,產生另一種趣味性的嚐試。如此的「今古互搭」、「新舊結合」無非是要讓觀衆感受原先那份「傳統的」、「安靜的」、「埋在心底深處」的母愛,也可以以「前衛的」、「令人興奮」的方式來表達。
藉由此展,我們對未來有所寄望:我們堅信──摩登現代化、科技推演進步下的結果,不應和冷酷、無情、無感等劃為等號。
母愛是最基本的感情,是支持人類努力向上維繫生活的強大後盾,也是透過傳統和創新的一條針缐所穿成的「愛的故事」。
+More
01
手心祝福
經典圖紋
MORE
02
歲月飛梭
古今對話
MORE
03
女紅四藝
染織繡拼
MORE
04
神話織錦
民間傳說
MORE
台北美國學校電影學生的微型紀錄片作品“母親手中的聲音”